一、除塵器結構組成
除塵器出灰斗、進排風道、過濾室(中、下箱體)、清潔室、濾袋及框架(袋籠骨)、手動進風閥,氣動蝶閥、脈沖清灰機構等。
二、除塵過程
含塵氣體由進氣口進入中部箱體,從袋外進入布袋內,粉塵被阻擋在濾袋外的表面,凈化的空氣進入袋內,再由布袋上部進入上箱體,然后由排氣管排出。
三、除塵器吸塵點吸氣罩口氣流運動方式有兩種:
(1)一種是吸氣口氣流的的吸入流動
(2)另一種是吹氣口氣流的吹出流動。前者應用較廣。吸氣口氣流可以認為是周圍空氣向中間流動一種空氣流動方式。
當除塵器吸氣口吸氣時,在吸氣口附近形成負壓,周圍空氣從四面八方流向吸氣口,形成吸入氣流或匯流。當吸氣口面積較小時,可以看作氣流的“點匯”。氣流形成以吸氣口為中間的徑向線和以吸氣口為中間的等速球面。
從上式可以看到,點匯外某一點的流速與該點至吸氣口距離的平方成反比。因此設計集氣罩時,應盡量減少罩口到污染源的距離,以提高捕集效率。
四、除塵器的工作原理如下表述
重力沉降作用——含塵氣體進入布袋除塵器時,顆粒大、比重大的粉塵,在重力作用下沉降下來,這和沉降室的作用相同。
熱運動作用——質輕體小的粉塵(1微米以下),隨氣流運動,非常接近于氣流流線,能繞過纖維。但它們在受到作熱運動(即布朗運動)的氣體分子的碰撞之后,便改變原來的運動方向,這就增加了粉塵與纖維的接觸機會,使粉塵能夠被捕獲。當濾料纖維直徑越細,空地空閑率越小、其捕獲率就越高,所以越有利于除塵。
慣性力作用——氣流通過濾料時,可繞纖維而過,而較大的粉塵顆粒在慣性力的作用下,仍按原方向運動,遂與濾料相撞而被捕獲。
篩濾作用——當粉塵的顆粒直徑較濾料的纖維間的空地空閑或濾料上粉塵間的間隙大時,粉塵在氣流通過時即被阻留下來,此即稱為篩濾作用。當濾料上積存粉塵增多時,這種作用就比較顯著起來。
清理作用——粉塵進入除塵器經過布袋將粉塵過濾,然后凈化空氣透過布袋派出,粉塵附著到布袋上面用脈沖清灰裝置強制清灰,粉塵落入灰斗然后經過卸料器或者輸送機排出。
除塵器的注意事項:
五、設置吸氣罩時需要注意的事項:
(1)安裝吸氣罩的地點,應盡量保持吸氣罩內負壓均衡,避免含塵氣流從罩內逸出或將粉料吸出。例如,當卸料溜槽與膠帶機傾斜交料時,吸氣罩應布置在溜槽的前方;當卸料溜槽與膠帶機垂直交料時,吸氣罩應設在溜槽的前方和后方。
(2)一般在處理或輸送熱物料時,應在密閉裝置的頂部設置吸氣罩;或在給料點或受料點的上下位置設置抽風吸氣罩。
(3)除塵器吸氣罩不宜靠近敞天的孔洞(如操作孔、觀察孔、出料口等),以免吸入罩外空氣,加大除塵器的工作量。例如,在膠帶機受料點吸氣罩前要設遮塵簾(可用橡膠帶、帆布帶等制作)。
(4)以吸氣罩的位置不影響操作和檢修為原則。與罩相接的一段管道垂直設置,以免進入物料造成管道堵塞。